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8年光伏上网电价调整方案,低于预期的电价下调对行业形成了巨大利好,2018年的光伏市场将依然火热,甚至有望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突破。
空间太阳能潜力无穷1968年,美国的Peter Glaser博士提出了建立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大胆设想,为人类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大量的论证和前期的研究工作,在总体设计、航天技术、材料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空间组装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
空间太阳能发电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SPSS的基本构想是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圆形轨道)卫星上安装大面积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微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微波,并传输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装置再将微波束能转变为电能。第三,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PT)基础方面,作为空间太阳能发电的主要关键技术,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在能量传输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微波传输和激光传输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在大功率激光发射器件和大功率微波天线方面。虽然目前SSPS计划还没有实现,但是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必须由依赖化石燃料转变为依靠天然能源以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开始在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4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20万千瓦,我国已具备了太阳电池的技术基础与空间应用能力。SSPS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一带一路优先发展的清洁能源的重要选择之一。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
光伏组件的造价最高、占比最大,也是最有下降空间的部分。(以上数据来自于王淑娟智汇光伏公众号)二、光伏补贴时间节点调整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执行时间是2018年1月1日之后,意味着从此以后分布式没有630抢装这一说法;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因为分布式是不需要指标的,意味着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电站明年执行地面电站电价。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采用竞价上网的方式,电价早就低于标杆上网电价,因此与这次调价没有直接关系。光伏扶贫不下调是亮点,发改委价格司也很讲政治,扶贫是政治任务,但是对多出来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电站业主还是要承受更低电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光伏系统成本中,集中式逆变器的成本在0.15~0.25元/W之间,组串式逆变器的成本在0.25~0.45元/W之间,造价已经很低,如果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出现,未来逆变器价格下降的空间不大;辅材(电缆、钢材、水泥)和人工成本一直处于上涨;每一年上涨的幅度约为5%到10%,而且电缆、钢材、水泥出现新技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降低成本的可能来自系统方案的改正,如1500V系统,逆变器功率加大,有可能减少电线的数量,而组件效率的增加,有可能减少支架和水泥的用量。四、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光伏扶贫项目将会是2018年以后主战场,由于户用分布式光伏成本高、难管理和控制,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将会优先发展,2017年村级电站功率以50-60kW为主,随着光伏成本下降,以后功率将逐年增加,2018年功率将会以80-500kW为主。
2017年备案并纳入2017年财政补贴,2018年6月30日以前投运的,执行2017年标杆上网电价,因此2018年地面电站还会有抢装潮,目前纳入指标管理大约还有8~10GW还没有并网,明年会有一定的抢装。户用分布式项目尽管下降0.05元,但随着组件价格下调,安装价格也会下调,投资回报率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2018年将会延续2017年分布式火爆局面。2018年后安装的地面电站,有两个电价。下面就这三点谈一下价格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
一、电价下调对收益的影响三个类电价区电价下调0.1元/kWh时,项目收益变化如下。因此,未来光伏初始投资的下降,将主要依靠组件价格的下降来实现。此文为专题的第二篇,作者是一位逆变器厂家的管理层。2017年全国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表:分布式光伏电价保持0.42元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研发出多晶硅生产氢气净化及还原炉尾气回收利用技术:攻关开发出由合成分子筛+改性硅胶配伍的核心吸附剂,开发了氢气深度净化连续回收处理技术、全工艺热量梯级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于担当行业崛起重任,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新特能源公司将紧跟工业4.0步伐,向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发,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使公司进一步做精做强,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硅基材料供应商,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据了解,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发出深化冷氢化工艺及系列化主辅工艺配套的高效流化床四氯化硅循环处理技术;建成了世界单体规模较大的312万吨/年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的成套装置。解决了多晶硅行业四氯化硅的排放及污染的共性难题,四氯化硅100%循环利用、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2.88亿元/年。
广阔而具体的应用前景新特能源公司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及成果,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认可,该项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使企业成功突破国际光伏双反困局,对多晶硅行业具有指导示范效应,实现了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及我国光伏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产业技术升级。在技术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不断实现的技术创新突破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银波告诉笔者,多晶硅是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关键基础材料,高纯晶体硅(电子级多晶硅)的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连续稳定的绿色生产技术工艺,是多晶硅行业共性需求。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获奖项目,是在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支持下,项目团队历时五年,围绕多晶硅生产流程中原料的高效、长周期安全制备;高品质提纯及循环利用;成品的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开展的创新研究。经行业专家组鉴定,系统经过3年多的连续稳定运行,实现了副产物四氯化硅100%循环利用、氯硅烷尾气的零排放、余热梯级利用、生产成本降低50%、能耗降低38%、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的目标。并且,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大规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的系列化配套工艺技术体系,从而实现电子级多晶硅量产与国产化;创新差压耦合精馏、反应歧化精馏、高压脉冲破碎等技术,以及太阳能级提升至电子级的改良西门子法得到升级换代。
同时,在国内研发出48对棒还原炉多晶硅生产系统工艺技术包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研发出48对棒及以上大型多晶硅还原炉运行自动控制系列技术;自动化多晶硅棒拆装转运流程工艺;采用先进的PolySim3D/1D等分析技术,模拟CVD还原炉流场分布,优化了生产工艺参数、供电方案等。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景观池11月1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的项目公告,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晶体硅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问鼎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公司此次获奖项目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指导思想,依托多晶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光伏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联合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协同创新团队,提出尾气零排放、副产物100%回收利用等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建成了系列化主辅配套的高纯晶体硅生产工艺技术体系俄罗斯大学和日本法政大学学者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开始启动在石墨烯和量子点基础上制造混合平面结构的工作。
纳比耶夫认为:新系统的效率将提高几个百分点,有望给可再生能源领域带来现实突破。莫斯科物理工程学院纳米生物工程实验室学者伊戈尔纳比耶夫说:我们将开展科研工作,让人了解如何提高现有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终研发出比现在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样品。
石墨烯拥有极高的导电能力,使它成为毫微电子学所需要的非常富有前景的材料。(本栏目稿件来源:卫星新闻通讯社 整编:本报记者 房琳琳)。项目完成后将获得新一代高效系统样品,在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方面极富竞争力经行业专家组鉴定,系统经过3年多的连续稳定运行,实现了副产物四氯化硅100%循环利用、氯硅烷尾气的零排放、余热梯级利用、生产成本降低50%、能耗降低38%、多晶硅纯度由6N提高到11N的目标。
在技术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功能综合性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广阔而具体的应用前景新特能源公司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及成果,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认可,该项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使企业成功突破国际光伏双反困局,对多晶硅行业具有指导示范效应,实现了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及我国光伏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产业技术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还研发出多晶硅生产氢气净化及还原炉尾气回收利用技术:攻关开发出由合成分子筛+改性硅胶配伍的核心吸附剂,开发了氢气深度净化连续回收处理技术、全工艺热量梯级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据了解,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发出深化冷氢化工艺及系列化主辅工艺配套的高效流化床四氯化硅循环处理技术;建成了世界单体规模较大的312万吨/年四氯化硅转化为三氯氢硅的成套装置。
并且,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大规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的系列化配套工艺技术体系,从而实现电子级多晶硅量产与国产化;创新差压耦合精馏、反应歧化精馏、高压脉冲破碎等技术,以及太阳能级提升至电子级的改良西门子法得到升级换代。解决了多晶硅行业四氯化硅的排放及污染的共性难题,四氯化硅100%循环利用、多晶硅生产成本降低2.88亿元/年。
公司此次获奖项目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指导思想,依托多晶硅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光伏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室,联合天津大学(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成立协同创新团队,提出尾气零排放、副产物100%回收利用等绿色生产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建成了系列化主辅配套的高纯晶体硅生产工艺技术体系。不断实现的技术创新突破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银波告诉笔者,多晶硅是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光伏、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关键基础材料,高纯晶体硅(电子级多晶硅)的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连续稳定的绿色生产技术工艺,是多晶硅行业共性需求。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勇于担当行业崛起重任,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新特能源公司将紧跟工业4.0步伐,向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进发,不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使公司进一步做精做强,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硅基材料供应商,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而不懈努力。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景观池11月1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的项目公告,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纯晶体硅绿色生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项目问鼎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获奖项目,是在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支持下,项目团队历时五年,围绕多晶硅生产流程中原料的高效、长周期安全制备;高品质提纯及循环利用;成品的高质、高效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开展的创新研究。同时,在国内研发出48对棒还原炉多晶硅生产系统工艺技术包并率先实现产业化;研发出48对棒及以上大型多晶硅还原炉运行自动控制系列技术;自动化多晶硅棒拆装转运流程工艺;采用先进的PolySim3D/1D等分析技术,模拟CVD还原炉流场分布,优化了生产工艺参数、供电方案等
此次的下调幅度在行业承受范围之内,分布式光伏发展前景继续被看好,光伏扶贫也将在政策支持下迎来大发展。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包括补贴拖欠、限电、电网接入、融资、土地等在内的非技术因素,是阻碍我国光伏发电价格进一步下降实现平价上网目标的重要因素。
业内认为,电价下调释放出光伏发电补贴退坡持续推进的信号。三是全国碳市场的启动给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碳排放要求,发电企业出于实现内部平衡需要,也会选择发展、部署一定比例的风电、光伏等绿色电力。